本报讯(冯晓军、李彦芬)近年来,饶阳县坚持“科技兴农,产业富农”思路不动摇,强化特色产业科技支撑,构建起以“一院三中心”,即河北省设施果蔬产业技术研究院、京津冀蔬菜科技测评示范中心、河北省设施葡萄试验示范中心、饶阳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框架的“农业科技联合体”,并结合河北衡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饶阳创建优势,构建了综合服务、人才引育、科技研发、成果转化、质量安全五位一体运行体系,形成“从种子到餐桌”的科技服务链条,助力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建立综合服务机制,夯实产业发展基础。该县以衡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为契机,坚持高位谋划,高位推动,为农业科技创新厚植发展土壤。他们成立高水平技术专家组,建立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专家指导的管理体制,形成“5个服务机构+1个融资平台+1个研究院+3个中心+N个经营主体”(5个服务机构即综合服务中心、土地收储中心、技术服务中心、金融服务中心、招商服务中心)高效顺畅的管理运行体系。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、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,制定出台《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《饶阳县加快科技型农业发展的七条激励措施》等政策扶持文件,健全衔接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。县政府设立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的农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,同时对涉农资金实行区域整合、统筹整合政策,并利用农投公司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集中投入,为果蔬产业创新发展注入资金“活水”。
建立人才引育机制,增强产业发展活力。该县以“高端人才、专业人才、乡土人才”为重点,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抓好人才梯队建设,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他们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22家高校院所合作,建立创新支撑平台30个,吸引高端人才或团队入驻,形成了以科研领军人才为核心的智库专家团,为设施果蔬产业把脉开方。围绕产业发展各个环节,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我县工作的意见》等文件,引进农业生产型、产品加工型、攻关营销型等实用型专业人才200余名。同时,组建了95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,打通科技创新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实施“骨干培训”“全民专家”计划,整合各类培训资源,围绕设施果蔬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和管理培训,打造了一批“田秀才”和“土专家”。同时,探索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改革,评定“农民技师”67名,实现了农技人员持证上岗。
建立科技研发机制,构建产业发展支撑。该县以河北省设施果蔬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载体,全力打通“产学研”三个环节,实现了种植品种由购买向研发转变,为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动能。他们出台《支持河北省设施果蔬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激励措施》等扶持文件,着力打造人才洼地,吸引知名教授及团队入驻,形成了以专家团队为引领、以“乡土专家”为带动的人才梯队。目前,研发团队构建了种子学智能分析平台,年内可选育出4-5个果蔬新品种。同时积极搭建“线下+线上”交流平台,以“农时”定“课时”制定培训计划,专家走出讲堂,走进棚室现场指导示范,并开辟了抖音直播间、微信群等“空中课堂”,以线上方式开展农技服务。目前,有76位农技专家同本地264个“技术能手”结成科技帮扶对子, (下转A4版)
(上接A1版)形成了线下指导、线上交流的“一对一”教学模式。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,研究院建设了河北农业大学研习基地,利用学生来饶开展教育研习的机会,组织果蔬种植大户、致富带头人开展新型农业技术展示会等活动,让科研人员直接和从业农民面对面交流技能。去年成功举办了果王评比会、番茄栽培技能比赛等12次,为科研成果向实践成果转换找到捷径。
建立示范推广机制,加快产业发展步伐。该县以京津冀蔬菜测评中心、河北省设施葡萄试验示范中心为载体,创立三套方法,实现种植技术由粗放向精准转变,加快推动产业发展。创立选秀法,分别建成占地300亩、1500亩的蔬菜、葡萄品种测评展示区,每年组织上千个蔬菜种子、葡萄种苗参加试种。去年示范中心共测评蔬菜和葡萄品种2000余个,累计推广新型瓜菜品种56个,葡萄品种16个。创立配套法,聘请专家编制并推广《良种良法操作规程》,建立起“一个新品种、一套新技术,新品种推广到哪里、配套新技术就应用到哪里”的系统化、集成化技术推广新模式,推广“水果辣椒栽培技术”“阳光玫瑰无核化栽培技术”等良种良法53个。创立定标法,依托全省首个国家蔬菜葡萄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,制定国内领先的《设施蔬菜科学栽培管理方案》和全国唯一的设施葡萄地方标准,在全县范围内开展“标准入园入棚”工程,以标准引领品质提升。同时,积极推介国家地标产品“饶阳甜瓜”“饶阳葡萄”、区域公共品牌“饶阳蔬菜”,不断提升饶阳果蔬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建立质量监管机制,保障产业发展安全。该县以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为载体,建强三个体系,实现了果蔬质量由卖产品向卖品质转变,让果蔬产品长得好、卖得好。健全质量追溯体系,建立可视化产品溯源机制,实现产品溯源“一码可见”,让消费者“看得明白,吃得放心”,31家大型农业公司、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了质量追溯系统,全县日均向京津地区京客隆、华润万家等大型超市及新发地等批发市场供应果蔬1600余吨,全部实现了可视化产品溯源。健全分级评价体系,该县土壤富锌富钼,99.84%耕地无重金属污染,检测中心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把农产品的优势标示出来,开发出依据尺寸、形状、色泽、成熟度等进行分等定级的评价体系,确保上市产品品质,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。健全监测执法体系,在提高中心监测能力的基础上,在8个镇区和规模经营主体建成农产品安全快检室33家,建立起覆盖全县197个行政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,做到了发现违法违规随时能举报、随时能检测、随时能处理,确保不让一个不合格果蔬产品流入市场。